河南开封新闻网

面向老年人的全国编程比赛只有一人参赛,尴尬了谁

1576096984003-61212_p26_b.jpg

▲发起大赛的李晓明教授认为,编程需要的是多层次多环节的深度思考,而这正是老年人的思维优势。图为计算机编程课让年轻人乐在其中的同时,也吸引了老年人参与。新华社发

不久前,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教授李晓明遭遇了职业生涯中的“滑铁卢”:由他发起、推动的中国计算机学会乐龄编程大赛取消了。因为这次面向60岁以上老年人的编程比赛,最终只迎来一位来自甘肃的退休教师报名。

李晓明教授,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高级会员,被称为中国慕课(MOOC)之父。近年来,他在不少公共场合倡导、推动老年人学习编程。他相信未来老年人的退休生活中,编程完全可以像广场舞那样流行。同时他认为,为老年人办的公益编程班未来颇有市场。

但现实显然和李晓明想的不太一样。和时下少儿编程考级火爆、竞赛动辄报不上名形成鲜明反差,一次面向全国老年人的乐龄编程大赛竟然“爆冷”,无疾而终。正如一些学者所言,这其中恰好折射出我们对已经到来的老龄化社会的“思想准备不足”。

电脑本来就是“大玩具”,老人学编程门槛并不高

李晓明教授近年来热衷倡导老年人学习编程,因为他发现自己身边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都会用电脑。自家亲戚中,有的亲戚步入老年后,主动希望李晓明教授编程。

“老年人有‘玩电脑’的需求,而电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本来就是玩具。”李晓明告诉记者,全国网民已超过8亿人,在老年人中,大约有10%经常上网,而且现在很多程序都是可视化的图像编程。他由此认为,对老年人来说,学编程的门槛并不高。

就在今年暑假,他尝试办了一个老年人公益编程培训班。这个班总计20个学员,年龄最小的75岁,年龄最大的88岁。

一个月的课程结束后,这些老人都学会了简单的编程。就在不久前,还有一位学员兴冲冲地给李晓明发来了自己编程完成的一个小程序视频。这个小程序可以根据老人的语音指示,从电脑里调出当天的天气预报并进行语音播报。

“总有人觉得老年人思维迟缓,不适合从事编程这类费脑力的活动。其实不然,编程需要的是多层次多环节的深度思考,而这正是老年人的思维优势。”李晓明说,迈入小康社会,许多上了年纪的人如今衣食无忧,希望退休后的生活更加精彩,最好多一点成就感,而学编程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在他看来,以Python为代表的编程语言及环境,不仅意味着“低门槛”,且能给人带来很高的“成就/劳作”比。“因为编程和其它的学习活动不一样,在成功写完程序、看着它在电脑上运行时,我们可以立刻得到反馈,这也可以成为更多老年人获得成就感的源泉。”

pexels-photo-1049764.jpeg

两极评论,代表社会对老龄化的两种看法

李晓明对推动老年编程的热衷,却迎来一盆“冷水”。只有一个人报名的乐龄编程大赛取消了,且这次比赛的取消还引发了一些网友的热议。

在李晓明关于老年人编程倡议的帖子下面,有不少网友留言。有人说“老师这样的倡议是‘何不食肉糜’。”也有人称“门槛不是年龄,而是智商”“老年人都忙着在家带孩子做家务,还编程?不现实!”……

当然,支持李晓明的也大有人在。一位网友留言介绍,韩国就有一家互联网公司,专门雇佣55岁以上老年人编程,类似的做法在中国完全可以借鉴、尝试;还有人半开玩笑地说,“我们这代人,以后估计得靠机器人养老,不会一点编程,不放心”……

李晓明则认为,时间线拉得越长,他的倡议就会越来越显现出价值。“未来老龄化社会的理想状态一定是老年人有能力、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业余活动。”

事实上,李晓明就接到过不止一个咨询电话,一些50多岁的热心人士来询问,自己是否可以参加编程大赛。但是他都斩钉截铁地拒绝了。“没到60岁,说明你还不够老!”。

接受记者采访时,李晓明坦言:“从现状看,也许再过10年,自己倡导的事情可以真正做起来。”调查显示,截至2018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近2.5亿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28.9%的老年人拥有初中及以上学历。李晓明做过一个小范围调查,就现在的编程语言来说,老年人只要具备中学文化水平就足够了。

“活到老,学到老”,现实离理想还有多远?

步入花甲,未必意味着大脑锈蚀。在一些学者看来,比大赛的“爆冷”结局更值得深思的,是针对这一事件的网友截然不同的看法。


    本文网址:http://www.afeijie.com/gulouqu/35160.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河南开封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