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国内老牌肉制品企业、新式茶饮品牌、国际连锁餐饮企业等,纷纷入局“人造肉”。
“人造肉”是否安全?营养如何?看看专家怎么说。
市面上“人造肉”多是“植物肉”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人造肉”只是方便大众理解的表述,严谨地说,所谓“人造肉”指的是植物蛋白肉以及清洁肉两类。
植物蛋白肉其实并不新鲜,即利用植物蛋白原料,主要是大豆蛋白、小麦蛋白、豌豆蛋白等,添加由酵母合成的植物性血红蛋白来制作。这与我国传统的素食听上去像是相同的食材,我们在素菜馆经常能见到的“素肉”“素鸡”“素鲍鱼”,也都是用植物原料(主要是大豆)尽可能地模仿肉类的味道。
清洁肉是利用动物体内分离得到的成肌细胞或全能干细胞,将其置于营养液中培养,以促使其形成类似肌肉的组织,其外观、口感类似于传统肉。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杨晓泉介绍,目前“细胞培养肉”技术尚未成熟,还处在实验室阶段,市面上可见的“人造肉”均以“植物肉”为主。
2019年,几家国内公司曾推出“人造肉”肉饼、月饼等都属于被称为“植物肉”的植物蛋白制品。据悉,此次多家茶饮、快餐企业推出的“人造肉”仍属此类制品。
警惕可能会过度使用添加剂
“人造肉”安全吗?专家表示,植物蛋白肉类似于素食烹饪,只要生产中用到的原辅料和食品添加剂依标准添加,生产环节中避免交叉污染,出厂时做好抽检,流通中也做好监管,就可以放心食用。清洁肉从理论上来说,能够更好地避免微生物污染和使用抗生素,也不需要使用各种药物,能够更好地保障安全。但是试管中培育出的肉会不会带来新的危险?是否能将药物制造的方法和标准运用到日常食用的食品之上?目前还没有定论。
另外,专家也发出重要提醒,目前尚无专门针对“人造肉”产品编制的各项国家安全标准,要防止一哄而上,实际上侵害消费者利益,甚至带来安全隐患。中国植物性食品产业联盟秘书长薛岩表示,目前参照比较成熟的豆制品相关安全标准管理“人造肉”,行业内部正在研究制定相关食品产品生产和上市标准,将借鉴国际上成熟的标准体系,逐渐加强相关产品市场监管、严守准入“门槛”。
多位科研工作者认为,当前模拟出真肉的口感是比较难的。我们可以用植物蛋白做成牛肉饼,但是很难做出牛排、红烧肉、红烧排骨,如何模拟出真肉的口感是当前科研攻关的重点之一。
杨晓泉也提醒,一些生产商为了尽量模拟动物肉的口感、味道,可能会过度使用添加剂,“味道不够酱料来凑”,“过度加工”、盐分过高的健康风险值得警惕。
适宜素食或不宜吃动物肉人群
如今的消费者更关注吃得更健康,那么“人造肉”营养如何?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刘锐称,植物蛋白肉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较低的脂肪,可以丰富人们的餐桌,提供更多膳食选择。植物蛋白肉原料资源丰富,且处于食物链上游,有利于解决传统肉制品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和动物保护问题,符合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食品科普作家、美国普度大学博士云无心说,在欧美,“人造肉”的价格比真肉还要高,就是通过“更健康”“更环保”的理念吸引消费者。随着人们对营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植物蛋白肉有一定的市场规模和消费人群。
杨晓泉等专家表示,从蛋白质含量这一衡量食品价值的重要维度看,植物蛋白肉中蛋白的氨基酸组合非常丰富,跟动物肉蛋白的营养几乎等效。但两者在微量元素含量上仍有差别,部分项目上动物肉含量更丰富些。
对于很多无肉不欢的人来说,吃饭时如果不来点肉简直是食之无味,但随着健康饮食的普及,人们都知道摄入太多脂肪会危害身体健康。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认为,“人造肉”对偏爱素食或医嘱不宜吃动物肉,但又不爱吃传统豆制品的人群来说是福音。新华社、人民周刊
本文网址:http://www.afeijie.com/longtingqu/31312.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河南开封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