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人
李元秋(右)/中国·民勤沙漠雕塑国际创作营策展人
北川富朗(左)/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策展人
以下文章中简称李和北川
李:昨日在您周到的安排之下,我们参观了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的精彩作品,有许多感触和感动。我在中国的甘肃省民勤沙漠也策划了两届雕塑国际创作营,第三届创作营目前正在进行之中,刚刚完成了征稿和初选工作。我们特意前来日本,既是为了亲身感受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的作品面貌,更是为了拜访您,学习艺术祭的经验,提升民勤沙漠艺术的品质和在地价值。
北川:谢谢你们的来访。(翻看画册同时)李先生可否介绍一下民勤这个项目的基本情况呢?
民勤沙漠压沙治沙场景
李:民勤是中国西北的一个县,位于甘肃省内,三面都是沙漠,也是历史上河西走廊的重镇,非常有地域特色。但是它也是中国西北地区相对偏僻、闭塞、经济落后的县城,民众对艺术没有太多认知。我最初在民勤策划国际雕塑创作营,是希望通过艺术来吸引旅游,改善环境,改变当地人的生活。我们的第一期艺术计划是通过三届创作营,汇集来自全球艺术家所设计的100件雕塑作品,形成一个雕塑公园。到明年7月份,这个计划就能完成。今年7月份,也就是第二届活动的时候,我们还同时启动了沙漠大地艺术节及国际爵士音乐会,并将相关活动共同组成了“沙漠艺术汇”。从这两届来看,当地民众对我们的艺术活动表达了强烈的热情,对艺术介入沙漠也持有欢迎的态度。但是,民勤的面积与北京差不多,单体雕塑的方式很难支撑起整个地区的艺术环境,在完成雕塑公园的目标之后,我希望进一步深化这个项目,以整个民勤为艺术大地,开展大地艺术有关的策划和创作。
北川:我看过这两本画册之后,有一个感受。这些作品,虽说是沙漠的艺术,但大部分放在美术馆展示也是合适的,沙漠在这里更多是充当了大型美术馆的功能。
沙漠艺术汇现场
李:这也是我们所遇到的一个瓶颈:怎样才能建构艺术作品与所在地区的内在关联性。不知您策划的大地艺术祭的模式是先选择艺术家及其作品再确定创作地点,还是先选定创作地点再确定适合的艺术家?
北川:我们的方式是先挑选艺术家,将艺术家邀请至当地,找到灵感之后,再去创作。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是先选艺术家,有时也会根据地点向社会公开募集作品。
李:我们目前采用的方式是先设定主题,再全球征集作品,从中挑选合适的作品。投稿的作品非常多,但真正适合民勤的作品并不多。艺术家的作品也交由工厂来完成,他们只需要负责监制。
北川:主题性募集的结果必然是这样的,作品对场地的针对性比较弱。
越后妻有艺术祭作品
李:昨天我们在参观的时候,看到一件由一个芬兰的建筑师事务所做的大型地景作品,与周围环境融合得很好。当我们走进作品内部之后,还可以看到几颗古老的参天大树,与锈色的钢板似乎形成了自然和工业文明的对话。在作品内部散步,可以很好地体验艺术带来的乐趣,获得参与感。这件作品是怎么做到这么符合所在场域的呢?
北川:关于这件作品,在细节与体量上,我们与作者有沟通过很多次。
越后妻有艺术祭作品
李:我们还看到了一组穿着衣服的木头人的作品,很有趣。作品的背后有什么故事吗?
北川:这组作品为什么还在当地,就是因为当地的人民还在不断接触它们,才会保留到今天。当地的人民每年都会给它们穿衣服,很难拆掉。
越后妻有艺术祭作品
李:对于参加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的艺术家,您有什么样的选择标准呢?
本文网址:http://www.afeijie.com/yuwangtai/23057.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河南开封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