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是我市中小学生新学期报到注册第一天。迎来新学期,不少依然沉浸于春节假期的学生对开学产生了恐惧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出现了一定的不适应。心理专家建议家长早识别、早干预,及时帮助孩子预防“开学综合征”。
近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熊孩子”还处在假期失控状态中,问题一箩筐:寒假作业没写完;晚上不肯睡、早晨不肯起,生活起居无规律;沉浸在电视节目、网络游戏、球场竞技、逛街游玩中,兴奋情绪难以平复……
在通师一附上二年级的希希眼看着新学期开始,即将面对紧张的学习生活,在家里变得烦躁不安,吃饭也没有胃口,无法安心地做完作业,整天不停地玩手机、看电视。对父母提出的学习要求,希希常常会发脾气。
“为什么即将开学,孩子反而厌学了?”希希的妈妈张女士很是不解。南通市心理康复中心主任戴伟华表示,“开学综合征”是一种学生常见的心理现象,孩子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烦躁不安、乱发脾气、失眠、胃口差等都是焦虑的一种反应,严重的还会出现头痛、胃疼等躯体性症状,在中小学生中尤为普遍。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开学了,学生们往往情绪低落。开学前,家长总喜欢给孩子定下很多目标,这无形当中给了孩子很多心理上的压力,让他们对上学产生某种恐惧和抵触心理。而且部分学生还十分留恋假期生活,想到假期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开学后紧张学习的鲜明反差,生活节奏由松弛向紧张过渡,孩子会变得不适。
那么,家长和孩子如何进行调整,缓解“开学综合征”呢?
在随访中记者发现,在影响孩子的四个因素中,家庭因素占到50%。随着家长群的普及,“别人家的孩子”又报了什么班?考了什么级?此类信息泛滥,家长之间的焦虑情绪在传染,反过来也对孩子形成了一定压力。
戴伟华表示,首先家长要调整好心态,不要把焦虑情绪传染给孩子。越是在这种高竞争的环境中,家长越是不要焦虑,不要受家长群里信息的刺激。“就拿开学来说,过度强调‘要开学了,要收心了,要进步’有害无益,不能让孩子对开学产生恐惧感。”家长可以和孩子讨论新学期的生活,引导孩子制订阶段性的目标和计划。同时帮助孩子调整作息时间,使生物钟恢复正常。
此外,在新学期开始前,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去购买新书包,挑选笔记本和笔,让孩子在全新的文具中尽快接受开学。“仪式感最能美化日常琐碎,更能让人快速接受和面对当前的现状。”
戴伟华特别提醒,有些孩子症状严重,持续一个月仍不见好转,甚至表现为身体上的不适,或明显的抑郁、焦虑、易激惹、离家出走等情绪行为症状。这不是在装病或“任性”,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前往医院就诊。 记者 仇禅慧
本文网址:http://www.afeijie.com/longtingqu/693.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河南开封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